苏联军队,是苏联国家的武装力量,曾取得过多次战争的胜利,在世界舞台上威名远扬。冷战高峰时期,苏联军队曾拥有500多万兵力,55000多辆坦克,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与美国军队一较高下的军事组织。经过长久的历练,苏军也诞生出了众多享誉盛名的部队。这些部队,曾在二战中浴血奋战、保卫苏联,但是也曾在苏联解体时举棋不定、改变立场,从而加速了苏联的消亡。塔曼师便是这样的一支苏军部队。
塔曼师,又称“近卫第2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”(1964年11月之后的名字),曾是苏联官方极为倚重的一支主力部队。这支部队在1940年9月组建,在诞生初期,这支部队中规中矩,并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。此后,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,苏军各支部队纷纷被派到前线参战。塔曼师的前身,作为其中的一支战斗力量,便也参与到了抵抗德军入侵的战斗之中。
1941年,这支部队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表现突出,从而荣升苏军近卫部队行列,其番号也变为“近卫第2步兵师”。此后,在1943年的反攻中,这支部队又参加了新罗西斯克战役,并在战斗中一举攻克德军重兵防守的塔曼半岛,由此获得了“塔曼师”的称号。与此同时,这支部队也在其他的一些战役中战功卓越,从而荣获了苏沃洛夫勋章、红旗勋章等诸多荣誉。总体来看,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,这支部队已经功勋满满。
展开剩余64%二战结束后,这支部队序列号多次变动,但“塔曼师”却成为了其最常用的荣誉称呼。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代,塔曼师由于颇具战功,成绩优异,从而多次获得苏联高层的好评与重用。不仅多次在红场阅兵仪式中亮相,并且还被部署到了莫斯科近郊的京畿地区,成为“红场御林军”,保卫着苏联的“心脏”。为了适应冷战时期的形势,塔曼师逐渐成为了一支快速反应的机动部队,并配属了T-80坦克等先进武器,战斗力进一步提升。
但是,就是这样一支享誉盛名的部队,却也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,不可避免地充当了分离势力的“帮凶”。众所周知,在20世纪80~90年代之交,苏联因为内外种种问题的积累,而逐渐走向了解体。1991年8月19日,以副总统亚纳耶夫、国防部长亚佐夫为代表的一批苏联元老,组织力量发动了政变(八一九事件),试图一举取代戈尔巴乔夫,挽救岌岌可危的苏联。塔曼师便是其中一支参与行动的部队。
八一九事件中,塔曼师被派遣到莫斯科市内,以向叶利钦、戈尔巴乔夫等人施压。然而,以亚佐夫为首的苏联元老们,却低估了叶利钦等人的能力。其实,早在事件发生前,叶利钦就多次采取手段,在苏联军队中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,图拉空降兵司令格拉乔夫等人,都表达了支持叶利钦的立场。事件发生后,叶利钦又声称要“保卫苏联”,宣布亚佐夫等人的行为是“非法之举”,从而大大瓦解了苏军各部的意念和决心。
最终,在叶利钦等人的连番“攻势”下,塔曼师的一支坦克部队改变了立场,事件形势急转直下。与此同时,坎捷米罗夫卡师、图拉空降兵部队也纷纷转而支持叶利钦,事件的趋势走向更加明显。此后不久,叶利钦等人站到塔曼师110号坦克车顶发表演说,表明八一九事件实际上已经宣告失败。随着八一九事件的失败,苏联元老们挽救苏联的努力也最终付诸东流,最终,苏联于1991年12月25日彻底走向解体。
总的来说,在八一九事件中,塔曼师官兵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,是为了挽救苏联的危局。但是,这一良好的愿望被少数野心家所加以利用,导致塔曼师作出了与其愿望相左的行动,从而在客观上进一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。
发布于:天津市